点击进入首页

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中的虚拟身份进行更加便捷的沟通、支付、交友…
网络载体中不仅存在着与“虚拟形象”一一对应的真实身份,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构建在数据中不稳定的、可被修改的“超个体”(transindividual)身份。
从而使我们所熟知的“身份”不再具备绝对的真实性和唯一性。
而面部形象作为身份识别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代表着我们生命体内外衔接的枢纽,也代表着我们意识世界联通的边界。

在这次疫情中“身份识别”成为一个引发关注的重要话题,
疫情期间无论是在医疗环境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口罩成为了重要的防护用具甚至成为我们面部日常的延伸部分 。
然而被防护用具遮挡住的脸部,对人类身份的确认和感情的传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与人之间接触过程中,首要信息就是从面部出发的身份认知。
人的面部特征承载着身份识别、情感表达、信息传递等多重功能,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物质载体。

此次线上主题展「THE X FACE MASK!」以“身份识别”作为切入点,
从面部遮挡所引发的问题出发,主要在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这两个维度内来讨论面部识别问题。
旨在从艺术和设计的角度,引发观者对疫情和危机、对自我和他人、对真实和虚假、对现在和未来
即将面临的身份认知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Theme 1/ 从当下疫情出发,有关口罩等防护用具等借助实物来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的作品。
(请擦拭模糊区域了解详情)

英国黑死病爆发时医生的形象,他们戴着大沿帽子可以防止病人脸过近,鸟嘴形状的面具内部装满香料和草药用来隔绝有害气体。在当时,
这种高度统一的打扮使他们看起来就像新兴宗教的教徒。尤其是一群医生一起出现的时候恐怖气息立刻油然而生。渐渐的人们把这套服装和
死亡联系到了一起,只要这种鸟嘴面具一出现,就会有人死亡。直到鼠疫过后,医生们才恢复了正常的形象。如今鸟嘴面具的形象也开始出
现在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当中,它代表着死亡、神秘和恐惧,同时这种造型也像是防毒面具一样深入人心。

1918年/流行性感冒期间,西雅图警察戴上防护口罩。
1918/Seattle policemen wear protective gauze face masks during the influenza epidemic.

1943年 ©阿格斯报纸摄影作品集,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
Members of the Wardens’ Women’s Auxiliary making for the scene of an incident
c. 1943 © Argus Newspaper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Theme 2/ 以面部遮挡物这个形式出发,意图表达身份识别和身份认同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的作品。

20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勒内·马格里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运用经典的苹果、鸽子、礼帽、鲜花等日常物件进行人物面部
的遮挡。原本司空见惯的物品在他笔下变得神秘且郑重其事,具有一种浓厚的哲学意味。同时提出了自己经典的质疑——假如人物的脸被挡
住,那这幅画作还能被称为“肖像画”吗?人们又将如何认知它?就像其经典画作《这不是一只烟斗》,引发观者的无限思考。同时,马格里
特也在其中隐含了对于人类身份认同的一种诘问,以一种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雕刻家弗朗西斯·德温特·伍德(Francis Derwent Wood)为严重受损的军人制作定制口罩。伍德和他的同事们
会从剩余的特征和受伤前的照片中努力地重现患者的原始外观。尽管这些口罩无法恢复身体机能,但伍德认为,它们具有缓解心理痛
苦和社会隔离的潜力。肖像面具实验虽然短暂,但显示出由外科医师和艺术家共同管理面部损伤和修复的方式,挑战了我们对科学
和艺术目的的假设。

Theme 3/ 基于我们在社交网络中构建出的虚拟形象而引发的问题,有关虚拟空间中“第二身份”的艺术创作和设计的作品。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可以远程联络,同时它也营造出来各种虚拟的场景,我们在虚拟场景中的身份变得不再真实。无论是美颜相机、
emoji、表情包、3D动态表情,还是根据用户照片自动生成虚拟形象“根据图像数据创建/化身的技术”。这些面部虚拟技术会导致各种身
份问题的出现。

Theme 4/ 关于网络虚拟形象/角色所带来的,诸如真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物质存在与意识存在、科技与伦理等问题的思考与探讨的艺
术和设计作品。

使用3D摄影测量技术高分辨率扫描模型的每一英寸,每次扫描均以每秒1 / 13,000秒的速度捕获360º,然后为皮肤构建逼真的着色器,
以为模型的功能添加清晰度,皱纹,高光和阴影。

16 年底走红的拟真/虚拟形象Lil Miquela,创造了一种新的、基于投稿视频的二次元文化。大多数人一开始没有意识到 Miquela 并非真实
存在的人类,她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并拥有自己的虚拟世界「宇宙」,拥有其他「数字人」朋友,她是一个虚构的在线角色,由团队
制作,并投放到我们常用的社交软件中,以产生最大程度的参与度。随着她知名度的提升,虚拟形象的大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的关
注。即将普及的5G ,VR/AR 等技术的成熟,「数字化“真实”人物」的崛起将持续塑造未来的娱乐方式和新型的在线互动方式...

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工业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和各类突发新生人类病原体的入侵…
无论是SARS、埃博拉、雾霾、火灾,还是现在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
口罩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出行的重要的防护用品。
然而被防护用具遮挡住的脸部对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但承载着与身份识别、情感表达、信息传递等多重功能,
它甚至是我们内在思想和外在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
与此同时疫情所带来的还有隔离问题,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对抗空间行远程沟通,
但在它塑造出来的各种虚拟的场景中,身份不再具备绝对的真实性。
虚拟环境中的身份识别问题不仅是正值疫情期间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
更是未来处在科技环境下的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
正如美国旧金山艺术家Danielle Baskin为这次疫情设计的人脸N95口罩,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抵御病毒,避免被传染,
还能在不取下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解锁移动设备。
这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佩戴口罩所造成的身份识别问题,
也同时思考了未来处在科技环境下的我们无法避免的身份问题。
展览名字中的「X」代表“未知数”,它不仅说明了展览内容的未知性,
同时也映射着两种环境中面部身份的未知性。
我们将通过线上展览征集的形式寻找正在行动的艺术家,
通过引入图像、视频、装置、可穿戴设备或是虚拟数字作品的方式发起一个线上展览项目…

通过微信联系我们

yuans0120

通过邮箱联系我们

493241859@qq.com

联系电话

+8618810082303